今日回顾直播~~What is new?
#语篇学习过程的“学用”#【迁移创新活动】语用中有框架,框架里有内容。
培训专家叙述的“课标之新”:
英语课程“新”理念,素质教育导向转为核心素养导向,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着眼点具体化;强调了主题引领下的学习内容组织和选择,明确了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的支撑点。
8月15日,【2022年暑期训练营】迎来了主题“指向语用表达的迁移创新活动设计”的探讨。专家带着大家围绕“新课标之‘新’、迁移创新之‘芯’、课堂活动之‘型’”一起讨论,以主题为引领、以语篇为单元的最小学习单位,设计建立在语言文化知识习得、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养成之上的学习活动。
新课标下的迁移创新之“芯”,蕴含了该类活动的价值内涵,即它体现的三个特征:推理与论证、批判与评价、想象与创造。
推理与论证:论证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;推理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;
批判与评价: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;把握语篇的结构;发现语言表达的手段和特点;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;
想象与创造:运用所学知识进鞥、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;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;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。
“迁移创新”,如何迁移?该活动与“学习理解、应用实践”在于同一战线,它们属于同一个主题、同一个语篇里的学习活动。迁移的过程,也离不开同类情景、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,同时,还需要延伸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情感、生发文化自信,最后在方法策略的运用上更适切、有效。
“迁移创新”,如何创新?该活动离不开“新”,新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、新的角度观察和了解世界、新的观点和想法来描述世界与表达感受,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参与讨论、解决问题,让学生“聪明”解决问题。
在多个案例的解析中,可以看到这样一些“迁移创新”的活动在课堂里的呈现。【5B M4U1 Signs】经过单元规划,整合了教材板块的内容,划分了四个课时:
Period 1 Signs around us
Period 2 Signs in the museum
Period 3 Signs in the park
Period 4 The path of stones
Period 1整合板块Look and learn、 Listen and enjoy、Learn the sounds,设计了语篇文本,创设情境:Miss Fang带领学生完成‘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标志’的任务;确定了“通过本课学习,学生能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并通过思考能够洞察标志背后的意义”的育人价值,在语篇中“I can find some signs here. Look at that sign.We can buy tickets on the machine. Look, there are two signs.”等语言上可以看到育人元素的存在。
该课时最后的语用活动,赋予语用任务的内容、价值,让学生带着任务来进行活动,让这项任务得出语用的结果。
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活动,教师搭建支架,从繁至简,逐步减少语言的信息,增强了语言的结构。经过“学习Kitty介绍地铁站的标志”的学习理解、“扮演Peter介绍滨江的标志”的应用实践,最后能迁移创新“自主介绍电影院的标志”。
而在这些活动上,学生的具体行为会是什么样子的?可以是怎么样的呢?其实,不管是学习理解活动、还是应用实践活动,都要经过许多个听说读写活动的组合输入,让学生经过感知内容、理解内容,有语言的训练和初步尝试运用等等。学生能够“自主介绍电影院的标志”,在学习支架的问题引导下、任务布置的评价伴随里逐步完成迁移创新的语用表达。
学习支架的问题引导:Where can we see signs? What does the sign tell us?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ign?
任务布置的评价伴随:Step 1:Look and find--I can do it quickly. Step 2:Think and say--I can do it correctly. Step 3:Choose and share--I can do it willingly.
新课标里强调的三个类型活动设计,经过对内容的感知、理解、训练、运用,最后总要有“内容”的梳理、有“方法”的运用、有“逻辑”的思考、有“框架”的表达,不管是语言、还是行动。
继昨天的直播学习,关于迁移创新的语用活动,明天还会有更多案例观摩、案例分析继续解锁。本周的小组实践任务,还将完成一份【单元教学设计方案】的2.0优化;并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,准备一次【单元教学设计说明】说课,除了说课内容的梳理、课件的制作,还需要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完成说课过程的视频录制。
本次训练营提供了一份【说课攻略】,通过视频说明讲解了两种说课内容的选择,以及录制的要求、小贴士;参考这些辅助资源,相信各小组都能顺利“破题”,完成本次训练营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,期待最后的实践反馈。